夢想家


你一定知道『有機』,對於有機的價格更是印象深刻。
但你知道『有機』除了健康之外,其所代表的是與環境友善、與土地友善的永續思維嗎?

當環境惡化、可用耕地愈來愈少、資源消耗愈來愈快時,
我們所要付出的食物成本將愈來愈高、醫療支出也將愈來愈大,
與其坐困愁城、束手無策,不如亡羊補牢、猶未晚也。
只要一點點改變,在消費時儘量『有機』,
從吃有機食物、穿有機棉,到使用二手貨,
從騎單車到開減碳的電動或油電混合車、住綠建材的房子…
只要堅持為每一項生活消費把關,那麼環境改善絕對是指日可待!

 


而今天我們的夢想家林先生,
就是這樣一位將『有機』從消費提升到自製,
以自己動手種的有機農法,完美落實他向大自然學設計的有氧綠生活。

真的不誇張,就是在玩,
玩泥土、玩堆肥、玩種樹、玩種菜、玩移株、玩架網、玩自給自足、玩自食其樂…
從假日農夫到一個禮拜四天半的遊戲行程,林先生發現他愈玩愈入迷、愈玩愈有心得。
在還沒買農地之前,林先生就在台北家老公寓的樓頂上,
用100個PE植栽槽開始他有機栽種的綠生活之樂,
完全將過去從事公共工程的實踐精神移轉到自然農耕、有機栽種這件事上,
不但一邊找相關的課程跟老師學習有機栽種的操作技術與農作知識,
還一邊不忘就近演練、實際操作。
以我家樓頂就是我的實驗農場的模式--邊學、邊做、邊記錄,
有計畫的為退休後的有機自宅農場預作準備。
問林先生為什麼沒有選擇同樣是土地的市民農園做為他的練習地,
他說:碳足跡太長了,要開車、不環保。

 
 

三年的準備功夫果然讓林先生在土地種植的第一次,一鳴驚人。
從九月初開始種植秋冬季作物,第一批糯米玉蜀黍與台農57號番薯早已收成、全部下肚,
會選擇玉蜀黍、番薯作為土地種植的第一物,是因為玉蜀黍與番薯都屬於旱作容易照顧。
其實早在購買這塊農地之前,
相信數據與科學驗證的林先生就已將本區的土壤、灌溉用水全部送到農委會農改場作檢驗,
所以他可以確定這裡沒有重金屬汙染、PH值及氮、磷、鉀等含量更是OK適合耕種。
既然環境、交通、醫療、人文全都符合他的退休設想與期待,
遂在看過【希望之丘】之後,便不再東奔西跑的到處看地了。

問他為什麼沒有選擇一般農地而選擇這種社區型農地,
他哈哈大笑的說:我想我應該沒有那個能力去影響一向採行慣行農法的老農夫吧!
當他在噴灑農藥時,我若對他說『阿伯啊!拜託一下!等吹南風時再灑藥吧!』
你想他會理我嗎?
他不理我的結果,不就是我的有機農場被汙染了嗎?!

 
 


面對這樣一個土地OK、交通OK、人文也OK的有機好環境,
林先生可是完全不浪費任何一點時間,
每整理完一畦農地之後便開始他土地種植的驗證之旅,
從早上六點半到十一點半、下午三點到五點半,
完全是『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』的隨著太陽的起落而運轉,
晚上則要利用時間上網查資料、還要為作物的成長作記錄。
非常珍惜大自然資源的林先生,
就連一般人視為雜草種子、務必除之而後快的『臭土香』,在他眼中都如獲至寶,
因為他懂得天生萬物必有用的道理,以就地取材的思維、透過發酵腐熟的手法,
將其轉換成為有機堆肥的一部分,
懂得以廢棄物再利用的方式,讓這些天然的有機資材可以回歸農田、繼續滋養土地的生命。

從剛開始的一周兩天到現在的一周四天半,
短短四個月時間菜園裡便種滿了茼蒿、芹菜、A菜、大白菜、芥菜、紅蘿蔔、白蘿蔔、美生菜、辣椒、四季豆及番茄、番薯…
三十多種不同類型的蔬菜,單單蔥就有三個品種,
藉著『做中學、學中做』,然後『邊做邊改、邊改邊做』的實地演練,
一步一腳印的實踐他理想中的退休生活。

   
 

而說起金皇小番茄、黑柿大番茄,更是充滿自然萬物皆有靈性的感動,
原本果實壘壘的小番茄區是沒搭網子的,所以麻雀、白頭翁及五色鳥便三不五時來報到,
常常給你東戳一下、西啄一顆的,讓人看了覺得好心疼。
林先生說:這些小鳥真不乖,這麼浪費,東西要吃完啊!怎麼可以不吃完就跑了呢!
講又講不聽,只好掛起網子,嚇阻一下。
可愛的林先生,並沒有將網子給搭的密密實實的,
而是以『網開兩面』的作法,將上方與中間留給小鳥、讓牠們可以有限度的自由進出,
可能是小鳥也感受到林先生的心疼吧,竟然就少來了。
採訪當天只看到兩顆沒吃完的小番茄掛在藤蔓上,
原來不是只有人才知道愛物惜物,小鳥也懂得!

 


認真落實『與自然和諧共處』的林先生說:冬至過後是種樹的好時節。
所以接下來他要完成種果樹、種行道樹綠籬的計畫,
並用一年的時間觀察這裡的日照、風向、溫度變化及雨季排水…
在未來的日子裡,
他不但要為林太太植一片嚮往已久的茶花園、還要為自己築一幢會呼吸的綠房子。

全力以赴實踐夢想的林先生,看起來彷彿回春般,愈來愈年輕呢!